11月21日7时10分,银川市民呼永军骑电动车载着孙女从银川市兴庆区京能天下川小区出发,穿过新落成的天平街跨典农河大桥,到达北塔中学校门口,用时不到5分钟。之前接送孙女,走天平街、贺兰山路,过凤凰桥后上滨河路,至少要10分钟。
今年,银川市将新建天平街跨典农河大桥列入重点民生项目。项目从8月下旬开工到11月15日正式投用,比计划提前45天完工。崭新的大桥与不远处的凤凰桥遥相呼应,连接起天平街、滨河路、沙海路、凤凰街等多条道路。曾经的堵点,如今变通途。
“以前这路口堵得让人着急,现在一个灯时就能通过。”居民赵红豆的感受,源于正源街与宝湖路交叉口的快速化改造。
2023年底,正源街与宝湖路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式通车,新建的凤悦隧道有效分流了地面机动车流量;隧道两侧新建的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让学生、市民过街无须再与车流“抢时间”。
2021年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着眼建设更具高颜值的品质之城、更具幸福感的和美之城,部署实施交通疏堵“6+N”重点工程,精准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升民生福祉。“群众的出行痛点,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银川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路口优化、立体过街、打通断头路等举措,让市民出行“少等一分钟、少绕一段路”。针对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正源街与宝湖路交叉口这两个“老大难”路口,采取“一路口一方案”精准施策,通过优化信号灯配时、调整车道布局,两个路口高峰时段的信号周期缩短60秒,车辆排队时间减少100秒,小时通行能力提升40%。
银川市始终将群众出行作为民生大事优先推进,成立规划实施、交通优化、资金筹措、征地拆迁、法律保障5个工作组,由4位市级领导、30名部门及辖区负责人牵头,建立“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让91个疏堵项目提前完工。
“此前,小区与对面片区仅有一条小路连通,出门至少绕行2公里路。现在,两条道路打通后,走哪都方便,周边越来越热闹了。”家住金凤区中梁拾光印小区的何学立,见证了阅北五路与康养路贯通带来的变化。
阅北五路与康养路周边曾是荒地,道路不通导致片区人气低迷、配套滞后。今年10月底,两条道路贯通,实现南北、东西双向畅通。
五年来,对全市“断头路”挂图作战,先后贯通金凤五路、西夏区教育小镇等60条配套道路,新增道路里程32.38公里,带动20多个片区路网“活起来”。
五年来,银川市接续实施民生“十心”实事,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逐一转化为落地实施的“疏堵工程”。
从“十三五”末到“十四五”末,全市政道路总里程从1101公里增至1203.96公里,路网密度从每平方公里5.65公里跃升至6.12公里。
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为核心,累计实施160个交通疏堵项目,总投资64亿元,初步构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截至今年11月,银川城市高峰期机动车平均速度提升至37.06公里/小时,拥堵指数同比下降4.54%。在全国交通管理四类城市中,银川跻身“A+”等级。
银川市以行动证明,一条路能够承载的,不只是川流不息的车辆,还有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情怀。(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剡文鑫 张艳丽 张 璞)